感谢光临
博文在右上角的“分类”或者“时光轴”里看哦。
也可以在“说说”里看我的日常动态。
这是一个分享个人日常生活和一些博客搭建记录的网站。
最开始创建的初衷其实是记录技术笔记,不过现在已经不怎么记了。
后面应该会侧重于日常生活的分享。
欢迎常来玩!
code_pigeon@163.com我原本很不喜欢做笔记。后来发现很多时候学过的某个知识总会在未来的某些时候用到,如果不做笔记,用到这些知识时就会以为自己没学过,然后上网搜索资料,越搜越觉得熟悉,然后恍然大悟自己学过,但是其实又忘得差不多了,还是得浪费时间重新学习一遍。所以后来开始做笔记。
但是一开始是纸质的笔记,做起来效率非常低,而且查阅不便,复制粘贴更是想都别想。所以又开始使用电子笔记。
一开始做电子笔记试过
最后发现了markdown这种轻量级的标记语言,文件格式只是简单的文本格式,只需要一个文本编辑器就可以记录,非常满足我的喜好。所以又开始将markdown作为做笔记的主要方式。
后来虽然写笔记爽了,但笔记越写越多,查阅越来越困难,而且文件都是本地的,有时不在自己的设备上工作,笔记也全没法看了。
但好像很多markdown笔记软件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为啥不用呢?
我很不喜欢受制于别人写的软件的限制,例如它们的外观让我不满意,但我却不能随心所欲地修改;又或者是这些软件哪天突然宣布收费,这时候我还需要对于这种变故作出自己的选择……
如果我没有计算机知识,那么我大概也会选择使用专业人员开发的软件。但我确实有,所以为什么不自己写一个完全让自己称心如意的工具呢?
所以我选择了搭建博客,博客页面的功能、外观全部可以由自己决定。
因为博客毕竟还是面向网络的,我无法假定这个博客永远没有访客,这也许可以督促我把博文写得更细致一些吧(有些文字是真的写完回头再看自己也看不懂)。所以现在的博客也好像不仅仅是记笔记而已了,出现了很多分享性的博文。
因为国内搞自己的域名要备案,看了不少人的博文说,博客备案是个很麻烦的事(什么建博客站的理由不能是建博客站),反正备案也就意味着各种监管(大概是这样吧,我目前是这么理解的),我本身不喜欢受约束,也不喜欢搞得太麻烦,何况域名还要钱,那就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备案落得一身自在,反正也没多少人来拜访这个站( ̄_, ̄ )。
那是我的曾用ID(码鸽),现在不打算用了,码农属性太明显。本来GitHub是可以改名字的,不过鉴于我邮箱也用了code pigeon,索性就不改了。
1.1.4
config_loader管理所有配置信息,同时由其决定是否强制重新构建所有博文;1.1.3
1.1.1
1.0.6
1.0.5
1.0.4
1.0.3
1.0.2
id属性的生成从前端js代码转移至后端——在cmark-gfm上进行细微修改,渲染为html时会自动增加id属性;html文件夹下放置子文件夹的思路,现在的.html文件全部直接放置于html文件夹下(除了index.html);index.html和其它.html的模板分离,构建也分开处理;1.0.1
博客所有内容除非特殊声明,皆为原创。
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章、图像等),均采用cc by-nc-nd 4.0国际许可协议。任何人均可自由传播,但禁止用于商业用途且必须署名并以相同方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