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今天怎么点开的博客说的了,也是一个博客聚合网站。随便点击了几篇博客看,然后就看到了一位大佬的博客。为什么说她是大佬呢,倒也不是因为她的编程水平有多么之高,也不是因为她的工作能力有多么之强。
她是码农不错,但她绝不仅仅是个码农。
然后良师傅又甩来了大牛朋友 Tiantian Xu 的IG 和她的 100 days project。我顺藤摸瓜地找到了后来让我受益匪浅,反复读过四五遍的她的 100 days of motion design. 清晰的思路,简洁 on point 的文笔和优秀的内容让我深受启发,当天就决定开始自己的 100 days project. 而想学的像素画和 Unity 中像素画的门槛又相对较低,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项目。
—— 摘自椒盐豆豉的博客像素画的一小步,我人生的一大步 —— 100 days of pixel art
这呈现给我的感官是:她从前对一个陌生的领域产生了兴趣,于是她迈出了自己的脚步,做出了尝试,现在,她的作品已经称得上是优秀了。而且后来她还做了更多的事情,她的博客搭得很好,内容也不错,而且还做了自己的播客节目……
我曾经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说,“我感觉好像有很多事情都想做,但是虽然我现在挺闲的,但却还是什么都没干,总感觉会不会等到自己死了这些事情都还没干”。话说得搞笑,但的确如此,我对很多事情都产生过兴趣,但大部分的时间里,我只是在脑子里想着去做那件事,然后就坐着刷刷短视频,一天过去了。
这样的状态事实上很不好,因为人真的是没办法闲下来,即便是出去玩,和朋友聊天,和父母通电话,都胜过躺着玩手机,玩久了总会有种莫名的空虚(当然可能是我个人情况),然后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做,很不好。但为什么有这种感觉我还是什么都没做呢?一个原因是懒,执行力低下,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确实这个研读得太闲了(我不是凡尔赛,呜呜)。
以前中学上课,有时会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尿意涌现,但那时候知道自己在几分钟后就能够上厕所,所以不会特别急,人也不会很焦躁,甚至如果下课了,还能坚持着做完笔下的最后一道题再去上厕所。但是假如下课铃声响了之后,发现老师还在讲——拖堂了,这时候整个人精神状态就不一样了,坐在座位上就坐立不安的,恨不得马上从椅子上弹射起来。因为一旦拖堂,这个下课的点无法被准确确定,如果不拖堂,那么下课前尿急了,心里也有个准确的预期,到点了就可以去厕所,但一旦拖堂,那么即使当下还能憋得住,心里也无法承受,因为自己永远也不知道还要拖堂多久,这个厕所到底何时才能上,于是陷入恐慌。这个时候通常我就会不顾一切弹射起飞,招呼都不跟老师打就走了——即使当时其实没急到那种程度。
把这个原理搬到做想做的事情这件事情上:我现在想做一件事,但是因为我很闲,我知道我现在不做,后面也有时间做,于是我就会选择再“忍一忍”,反正有的是机会;但如果现在很忙,每天都是上班/学习到很晚,空闲时间很少,那我就会很慌,因为我会觉得我不把握住一切的机会去做它,可能真的没有机会做了。
但这也只是原因之一,归根到底我是真懒呀。前文提到的博主椒盐豆豉,她也在博客里说她很懒,你的“懒”,我的“懒”,好像不一样。我可能真的太散漫了,又缺少一些监督自己的方法,导致自己真的无所事事。
但其实我也并不是真的什么想做的事情都没做,有不少事我还是真的去尝试过的。
像椒盐豆豉所尝试的像素画,我在本科的时候也学过,当时坚持的时间好像还不算很短,画了一棵树,和狗子cheems,和一个微信头像,然后后面就没再画了。
我做这些事情更像是一时兴起,心血来潮就去接触一下。很快就会迎来热情褪去的时候,然后就回归平常,似乎自己从来没涉足过这件事。
我的心态更像孩童,买了个新玩具就热火朝天地玩,玩腻了,或是有新的玩具了,那么就丢到一边去。而博主椒盐豆豉则更像是当作一份事业来做,她的博客经营得很好,像素画也画到了能获得私人订单的程度。虽然没办法直接下定论说,她的那种心态和做法就一定比我的好,毕竟有些事情纯当娱乐,也是极为正常的,但我想如果像她一样对待自己的兴趣,或许才能够激励自己把事情做得更好,否则可能就会像我现在的处境一样,看起来好像什么都会,但其实什么都只会一点,完全没有自己所谓的“擅长”领域。
希望能从现在开始改变,向大佬学习!(希望不会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