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

《追问》——丁捷

首次编辑:24/9/16/21:20
最后编辑:24/10/17/23:03

看书历程

我感觉最近自己的问题很大,在有电视剧看的情况下,我居然还是会选择短视频,很机械地刷。
还好刷到了这本书,一听介绍我就来劲了啊,最喜欢这种阴暗的故事了。

24/9/16/21:21

看完了第一个故事,感觉是“就这?”,还没有看到能匹配我在短视频里看到的那种夸张描述的情节。

24/9/16/22:00

昨晚睡前看完了第二个故事,感觉还是“就这?”。可能要标记为无聊的书,实在无聊的时候再看看了。

早上吃饭的时候也在思考为什么会如此平淡。书里的这些内容其实都是访谈得来的,实际上就是落网者自己口述的,知道自己要详细讲述的事迹会被公之于众,永远载入某本书籍中,还愿意讲述出来的,我想也许早就大彻大悟过了,要么是内心还有所悔悟,要么是活够了,后者很少,大多还是前者,能够悔悟的大概内心一直都多少有些良知,因此犯下的罪行不至于太夸张。所以口述出来的事迹才会显得索然无味。

24/9/17/13:18

今天下午为了拯救做机械重复而不用动脑子工作的自己,我带上耳机听书。这已经是第三个故事了,晚上突然想到了目前为止听到的三个故事的共性,他们都说自己原本多么地遵纪守法,多么地有良心,然后都因为出现了一个奸诈的人引诱他们走上不好的路。还真不愧是一套的故事,模板都一模一样。

24/9/25/22:13

今天下午同样为了抵抗无聊,在做机械重复的工作时带耳机听书。今天的内容终于有料一些了,那位高官揭露了一些文化产业的黑幕,大致可以用“伪造文物”来概括吧,然后就可以以假乱真,高价卖出了。也就是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一直搞什么书画古玩,我突然想起了那些搞书画的跟高官权贵一起赏书品画的画面,这个画面是听到这个故事之后不自觉浮现在脑海里的,多年来形成的对世界的认知告诉我,这个故事和这个画面很相衬。搞文化产业的跟高官打好关系,让高官们对自己伪造文物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个逻辑了。

24/9/26/22:37

这两天又干了很多不需要脑子的工作,所以一直听书,一下子听到最后一章了。

第四个故事是最搞笑的,故事的主人公一整个就是崇洋媚外的假洋鬼子,什么“我是一个西式的人”,“拒绝中餐的油腻,厌恶中餐环境的那种嘈杂”,听歌必是西方音乐,跳舞必是西方舞蹈,高雅的必然都是西方的。还冠冕堂皇地把自己出轨女明星的行为描述得多么正直,描述成对真爱轰轰烈烈的追求。而对出轨其它女性的描述则可以做到像平时吃了一顿饭,喝了一口水那样稀松平常、轻描淡写。最后再将被自己出轨又提出离婚而惹怒的妻子描述为“草根泼妇”。将自己的成败全部归咎于生命中遇到的这些女性,真是太恶心了。

第五个故事和第六个故事有些类似,都是原本干劲十足,然后突然遇到了一个挫折,然后就被挫折打倒了,再也没有爬起来过,甚至从我的角度看都觉得有点幼稚。第五个故事的主角从落选某岗位之后就开始耍脾气,直到入狱之前仍在耍脾气。第六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因为在县里被一群底层官员因为要逢迎县领导而冷落了,然后就心里不平衡了,然后就开始不好好干活,专营谋权获利。当然这可能都只是他们对自己腐败行为作出的诠释而已。
其中第七个故事中,听主角自述他直到出事之后,生了病组织里的人也还是客客气气地带他看病检查,还会关心他家里情况,脑子里就蹦出来一句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是换个什么老实勤俭的农民,可能一辈子没干什么坏事,但生了病,就只是生了病,没看病什么事了。

第七个故事是一个金身不破的主角被恶人从家人身上攻破的故事。

反正错都是别人的就是了,目前为止,各个好官员们还都是被他人腐化的,做生意的,当下属的,女的,家人,才是原罪。

24/10/12/19:25

前天的时候再次在无聊的工作中听这本书,这次听完了。

作者在书的最后也对每个故事的主角做了总结和评价,不得不说,我的表达还差得远呢,虽然可能我的见解其实和他相差无几。

最后一个故事也没什么特别的了,贪污的故事总是大同小异。

总体来说这本书算是可以看看,但也不大有收获,至少对于我是这样,可能书里隐藏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只是以我目前的阅历无法察觉。

我曾尝试在不工作时看这本书,但除了刚开始看的时候有那股兴奋劲以及期待感,后面基本是看不下去的。

斗胆评价,5星满分我只能给3星。

24/10/17/22:39

个人评价

书摘

“领导你看,这个死胖子跟你没法比,人丑,巨胖,初中文化,啧啧!”他摇头晃脑地咂着嘴说,“可是他过得比领导您潇洒多了,不光是因为有几个臭钱啊。”

我说不是因为钱多,是什么?

庞老板竟然脱口说了一句如诗词的话:为什么我们青春不再,因为我们正当的欲望,被禁锢的思想,愚蠢的道德打翻在地,我们人性从此矮小而萎靡。

我起初也不明白。但我后来懂了。这个社会,有时候不逐利,致不了富;不富,攀不上贵;不攀权贵,呵呵,办不成事。光靠才华混世,徒有虚名,有些事情真的不一定能办成,古人说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社会两个字有时候就是势利的代名词。

我从一个业务顶尖的名教师,变成一个为领导写讲话稿的御用公务员,在人们的眼里,我“发达”了。在我调动期间,副校长,那个刻薄女人,突然变得一点也不刻薄了,写在脸上的全是友善。校长特意安排了一桌饭,隆重欢送我,说了一大堆留恋友谊、惋惜才华、衷心祝福的话。我回到老家小镇,镇里的干部甚至一些老邻居,都跑过来看我,要请我吃饭,为我祝贺。我原来教书的镇中学校长,通过我爱人孙兰,请我回学校“再讲一课”,跟孩子们分享一下“成功人生”。多么滑稽啊。应该说,我当时是看得透也看不惯这些东西的。但是,我好像很享受这个。请吃的饭我都吃了,所谓的“成功人生”课,我也去讲了。我觉得这是我该得的。我熬过来了。

一台机器持续高速运转,很少休息和保养,一旦一天突然停下来,马上就散架了。

个例子说吧。国内某屡创拍卖高价的著名已故画家,他的作品通过弟子、子女的成功运作,很快都被高价卖出。到了2000年初,可以流通的该大师作品越来越少。这个时候,弟子和子女开始了联手“高级制假”行动。因为弟子跟着老人家学画多年,已经基本掌握了老爷子的笔法。画出来的作品,近乎出于一人。于是由弟子精心画画儿,落老爷子的款,完全仿出老爷子的作品。注意,绝对不是老爷子的“同一作品”,而是“不同”的作品。什么意思?就是完全用老爷子的笔法,创作出一幅类似题材的作品。最狠的是,所用材料,笔、墨、彩、纸、印、泥,全是老爷子的遗物,都是民国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产品。这样“创作”的作品达到一定积累量后,子女开始剧透,家父有一批“传家精品”。弟子写文章,回忆老爷子当年创作其中某作品、某某作品的花絮。引得富豪和大拍卖商纷纷上门重金求购。富豪自然如获至宝,永久珍藏。而拍卖商都是鬼精,即便怀疑有假,拿出去鉴定,绝对没有办法找到任何瑕疵;即使判断有假,也心知肚明,根本不会计较,留着下次再去收购时做不亮相的压价“底牌”,因为他的公司有这样的大师作品上拍,既增加了公司的分量,又拉高了公司业绩,而巨额成交额也为公司带来滚滚佣金。大家心照不宣,期待下一次的愉快合作。大拍卖商与大画家后人,形成了默契。这些大拍卖商也是过人的机灵鬼,马上到民间,到传世的文房作坊,到处搜罗老墨老纸老彩,专门囤积到自己手中,高价卖给书画名门,或者作为礼物,送过去换得“永久合作”的权益。

这种“顶级黑”,黑到如此程度,一出门不洗即白。随着拍卖成交量的增加,这类作品会逐渐进入各种艺术资料图书,甚至艺术史类的图册。再也不会有人怀疑,不是画家本人作品,唯有天地鬼神和当事人自己的良心明明白白吧。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很多靠公款消费的宾馆酒店,生意一下子就不行了。

第一个问题:你的人生从巅峰跌入谷底,仅仅是因为这两个女人吗?有没有自身的原因?

他沉思了一会儿,说:“这两个女人固然不是省油的灯,但女人嘛,在生活中,谁都会避不开的,她们不过是男人犯错误的介质。我不遇到她们,也会遇到别人。世界上美丽、聪明、有风情,又会驾驭男人的女人,岂止她们两个,无处不在啊。所以,问题还是出在我自己身上。

戴维德斯的中国计划是,趁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缺钱、缺艺术长远眼光之机,派出强有力的艺术猎头队伍,进入中国,不惜血本收购民间藏宝。等到若干年后中国富裕了,且艺术市场苏醒,这批藏品可以通过国际拍卖和艺术品的“黑暗通道”高价“回流”,戴维德斯可以赚到数百倍甚至万倍的巨额利润。

借调两年结束后,团省委的一位分管学联工作的副书记对我说,你可以有两个选择机会,一个是留在团省委,留在学少部,团省委发个正式的任命文,你就是正规的机关副处长了。第二个选择就是回学校,我们也会对你有个交代,建议学校让你到校团委担任副书记什么的,这样也方便你继续跟我们团省委保持工作上的联系,也有利于学校这一块的工作嘛。

我表示感谢,然后说回去跟学校的书记请示一下,听听他的意见,然后回来给您答复。团省委的副书记说好,还表扬了我一通,说你政治上进步很快,从这一件事上就能看出,你的组织意识很强,个人属于组织里的一员,凡事有请示汇报的习惯,很好。

其实,我这是给自己留一个可以迂回的空间。

我在学术上有很好的前途,念到那么高的文凭,发表了那么多论文,难道就是为了出来当一名埋在杂事堆里的政工干部?我有点不甘心。我回到学校,找党委书记谈这事。我在表述的时候,玩了一点语言技巧。首先,我感谢书记给了我到上级团委锻炼的机会,两年里工作辛苦但水平提高很快,收获很大。然后我把团省委副书记对我工作安排的建议转述了一下,我在转述第二条意见里的推荐回校团委担任副书记时,故意把这句话里的副字漏掉,直接说他建议我回来当校团委书记什么的,说是便于学校团委跟团省委对接工作。书记就问我自己的想法。我说自己留恋学校,留恋学术氛围,还是不想丢掉专业。

我们那位老党委书记有高校领导的显著特点,就是爱才,喜欢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他一听我这话很高兴,就说,也好,你们年轻教师精力旺盛,做点团干工作,学问也不要撂下,是明智的选择。这件事就这样办成了,我回来当上了校团委书记,成了全校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年龄刚刚30岁啊。

为了消除我那个“副”字的后患——万一哪天校党委书记遇到那位团省委的副书记,聊起来这个事可能会出逻辑上的“纰漏”——我故意在书记找我任职谈话的时候,表现出一种用重了的惶恐。我说,我也跟团省委副书记表达过自己的心态,太年轻了,经验不足,从团委副书记岗位干起就很好了。党委书记呵呵笑了,还拍打了两下我的肩,说压重担才能长大力,团的工作岗位,本来就不同于其他岗位,设那么多死台阶干什么,再说,这也是学校对落实上级团委意见的重视嘛。

我想想,心里还是不踏实。于是在任职报到的当天,又跑到团省委,找到那位副书记,汇报自己的事。副书记很高兴,说学校落实得好,很到位。我就说,我正是为这事来的呢,我觉得当个副书记就很好,校党委硬是要给我压担子,而且我们书记说您的意见,一定要重视,您是一位很少向基层团委推荐干部的人,虽然年轻但德高望重,不会看走眼。副书记哈哈大笑,说你当然能干好,我告诉你,你不要怕担子重挑不起,书记比副书记好干,一把手,好想法、好办法之间,没有周折,副手就不一样了,我支持学校的安排,你就甩开膀子干吧,干好了也算我们团省委培养干部有方啊。

一个人越是哪里软腿,有时候越是在哪里硬嘴。什么意思?比如,天天喊实事求是的干部,往往都是些混世干部,一屁三谎,不干实事。比如,有些商人请你吃饭,口口声声说交朋友,不是有所图,只是喜欢交朋友,这类商人其实最唯利是图,你吃他一百块钱饭,他恨不得从你身上挣一万、十万的,一件事没办成,他就翻脸,恨不能把你吃下去的饭给抠出来。比如,有些女人,喜欢表白自己多么能抵制男人,面对频繁骚扰无不严词以拒,哼哼,这种女人,多是既虚荣又不检点的,她就是缺别人的频繁献媚,更不具备强大的抵御能力。说到我身上,因为我心里重名利,所以嘴上就整天挂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他说,我还以为农村里自给自足,根本没有菜市场呢。我说,那是过去,90年代没几天就到了,时代不同了,不一样了。哎呀,他说,这个反映了农村的巨变,说不定会彻底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甚至农业生产方式和结构,都要受到影响,简直是一次生活革命,产业革命。

我眼睛一亮,这不就是一个最好的调查报告选题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