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

《小巷人家》——大米

于2023/5/16读完

首次编辑:24/8/2/12:33
最后编辑:24/8/2/

因为在宿舍没什么事情,消遣也就成了刚需,我于是无聊就打开看。

其它时间,之前的《我是个算命先生》看完了,之前在推荐里找到一本《小巷人家》,似乎就讲些平平淡淡的生活,我于是饶有兴趣地打开看了看。还挺好看的,这书看了能对上世纪改革开放的经济民生和政治动向都有切身的体会。不过看到后面才知道这本书的真面目,它应该更算是一部言情小说。人物塑造得还是算非常可以的,看着书中那些家里长短矛盾争执,也算是从书中窥探到了现实的常态。书中的黄玲会变,只是现实中,能变化的大人,还真没怎么见到。小巷里那和睦的邻居关系在我的世界里实在是罕见,像林工那样有见识有格局的人也实在是凤毛麟角,小巷或许真的存在,只是离我很远。

23/5/16(摘自日志)

也是一本我很喜欢的书,正如它的书名,小巷人家的故事,平凡而治愈的故事。我当时读完在读书app中留下的评价便是“这就是治愈系小说吗”。
看完之后第一个想法是,这本书的故事应该会有人拍成电视剧,但是因为这是一本很新的书,所以即使真的有人拍,也要等很久之后才能看得到了。
奇怪的是,到了今天,我居然差点不记得我看过这本我很喜欢的小说。

24/8/2/12:39

个人评价

书摘

林武峰把庄超英面前的酒盅满上,“庄老师,我们小时候谁家不是这样的,大家不都是苦水里泡大的,你听我一句话,一代管一代,你管你兄弟姊妹可以,但不要让你孩子也跟着牺牲,你吃过苦,就别让自己的孩子再吃苦。”

黄玲心有戚戚,“那天图南听到我也会吹口琴,一脸吃惊,他大概以为我生下来就这么老、生下来就成天在院子里种菜。”

曾经的理想主义者被现实打败后,他们比一般人更加现实,同学们如八仙过海般各显神通,四处找关系、找挂靠。

三个馒头才吃饱,每一个馒头都是重要的

生活中一定会有矛盾,李佳,如果你爸妈不能失望,那么谁失望呢?

每个人的立场利益都不同,我不说,没人替我说,我不表达,没人替我表达。”

内心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你不说出来,就是那些话的主人,你说出来,就是那些话的奴隶。

笔记

转:
由于我国在改开前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主要生产方式就是政府部门下达生产任务,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再由政府部门收购,而这个价格也是政府部门决定的,生产单位(国企等)的利润率是比较低的。
但同时国家又给了国企一条生路,完成政府部门下达的生产任务以后,多生产的可以拿到市场上去销售,由于当时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市场上的商品比较紧缺,而放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势必要比政府收购的价格要高,这就形成了价格的双轨制(计划内的价格和市场上的价格),即计划内的(生产任务内的)商品要比市场上的商品要便宜许多。
按道理来说,这么做应该会让市场上供应商品的数量更多,价格更低才对。但是在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很多单位和个人不能以计划内的较低的价格再去采购商品了,所以他们就反而在实行价格闯关政策前,大量采购和囤积计划内的物资,使得商品短期内在市场上有价无市,引发群众恐慌性采购,越是助长了商品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原文:

8月1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价格闯关的消息,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更加疯狂的抢购潮。

评论